知識專區
知識專區
Knowledge
-
製茶流程有哪些?從茶葉採摘到加工包裝都要講究!
-
.jpg)
製茶是將茶樹嫩葉,經採摘、萎凋、揉捻、發酵、烘焙等工序,轉化為可沖泡飲用的茶葉。
看似簡單的一片葉子,實際上蘊含繁複工藝與師傅的經驗累積。自古以來,茶不只是飲品,更承載著歷史與文化,是東方生活美學的重要象徵。
當你輕啜一口茶湯時,品味的不僅是香氣與甘醇,更是一段從茶園到茶杯的匠心旅程。
茶葉製作過程有多繁複?
茶葉看似簡單,但從茶園到一杯香醇的茶湯,背後經歷的是一段細膩且繁複的工藝過程。每一片茶葉,都是茶農與製茶師傅投入心力的結晶。
一、採摘:茶葉品質的第一步
製茶的起點在於茶菁採摘。通常以「一心二葉」為最佳採摘標準,也就是一芽搭配兩片嫩葉。
- 時間把握關鍵:採摘必須選在清晨或上午,避免烈日曝曬導致茶菁失水過快。
- 手工採摘:高品質茶葉多以手工方式進行,確保茶菁完整無損。
小提醒:採摘時的鮮葉品質,直接決定了後續茶葉的香氣與口感,是整個製茶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。
二、萎凋:讓茶菁自然舒展
採摘後的鮮葉需要經過日光萎凋與室內萎凋兩個步驟。
- 日光萎凋:將茶菁攤放於竹簍上,接受陽光輕柔曝曬,使水分稍微蒸散,葉片變得柔軟,香氣初步釋放。
- 室內萎凋:再移至室內環境,讓葉片進一步舒展,並透過控制溫度與濕度,穩定發酵品質。
這個過程就像「喚醒茶葉」,也是決定香氣基調的重要環節。
三、揉捻:揉出茶香與茶韻
當茶菁經過萎凋後,進入揉捻環節。
- 揉捻能破壞茶葉細胞結構,讓茶汁外溢,香氣被鎖進茶葉中。這一步不僅塑造茶葉外型,也影響沖泡時的香氣與滋味。
優質茶葉通常由製茶師仔細控制力道,確保葉片捲曲均勻而不碎裂。
四、發酵:茶湯滋味的靈魂
發酵是決定茶葉風味的關鍵。
- 在此過程中,茶菁中的酵素與氧氣作用,讓葉片顏色逐漸轉紅,香氣更為醇厚。
-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,因此製茶師需細心掌握時間與溫度,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苦澀或風味不足。
這一步的微妙控制,是茶葉能否達到「甘醇回甘」的關鍵。
五、烘焙:穩定茶香與延長保存
最後進入烘焙環節,將茶葉水分徹底降至安全範圍,並進一步提煉出焙火香氣。
- 低溫慢烘:保留茶葉原始香氣,適合清香型烏龍茶。
- 高溫重焙:帶出焦糖香、炒米香或熟果香,常見於凍頂烏龍、紅水烏龍等茶款。
這道工序不僅讓茶葉香氣更迷人,也確保茶葉耐存放,不易變質哦。
芯茶濃製茶廠的堅持:傳統工藝 X 現代控管
南投鹿谷的芯茶濃製茶廠,在茶葉製作過程結合了傳統技藝與現代設備:
- 茶廠環境乾淨整潔,並嚴格控管溫度與濕度,確保每批茶的品質穩定。
- 堅持手工關鍵環節,如採摘、攪拌與焙火,由製茶師親自操作。
- 每一批茶都附上國產茶追溯條碼與藥檢合格證明,讓消費者喝得安心。
從採摘到烘焙,每一步都需要耐心與經驗累積。正因為這份繁複工藝,才能成就一杯香氣馥郁、口感溫潤的好茶。下次品嚐茶湯時,不妨細細感受這背後的匠心與用心。
製茶流程圖大公開:每一步驟都影響茶葉香氣與口感
茶葉從鮮採到成品,歷經多道工序,每一步都會影響最終茶湯的香氣、滋味與口感。以下以簡單流程圖與分點說明,帶你快速了解茶葉是如何誕生的。
茶葉製作5大核心流程
採摘 → 萎凋 → 揉捻 → 發酵 → 烘焙
每一步都有它的重要任務,缺一不可。.jpg)
一、採摘-茶葉品質的起點
作用:決定茶葉品質高低,採「一心二葉」確保嫩度與香氣。
影響:鮮葉完整度越高,茶湯口感越乾淨、層次更佳。
關鍵要素:人工手採、時間需避開烈日曝曬。茶湯效果:好茶從採摘就開始,若葉片受損,後續製程會出現苦澀或渾濁。
二、萎凋-喚醒茶葉的香氣
作用:讓鮮葉水分自然蒸散,使葉片柔軟,利於後續製程。
步驟:- 日光萎凋:短暫曝曬,釋放初步清香。
- 室內萎凋:控制溫濕度,穩定茶香與水分。
影響:此階段會形成茶葉初步香氣,決定基礎風味。
茶湯效果:帶出柔和香氣與鮮甜感,口感更順滑。三、揉捻-塑形與鎖香
作用:透過機械或手工揉捻,破壞細胞壁,讓茶汁外溢。
影響:- 讓香氣被封存在茶葉中,沖泡時更容易釋放。
- 形成茶葉捲曲外型,利於保存與沖泡。
控制重點:力道與時間需精準拿捏,避免茶葉碎裂。
茶湯效果:香氣更集中,茶湯更濃郁。四、發酵-風味的靈魂關
作用:茶葉中的酵素與氧氣作用,改變葉片顏色與風味。
影響:- 發酵不足→茶湯淡薄、香氣不足。
- 發酵過度→容易苦澀或酸味重。
烏龍茶特性:屬於半發酵茶,製茶師需精準控制。
茶湯效果:帶出厚實、甘醇且回甘的層次感。五、烘焙-穩定香氣與延長保存
作用:將茶葉水分降至安全值,防止變質並強化香氣。
類型:- 低溫慢烘:保留清香,適合清香烏龍。
- 高溫重焙:帶出炒米香、焦糖香、熟果香,如凍頂烏龍、紅水烏龍。
影響:決定茶湯的厚度、甜度與耐存放性。
茶湯效果:茶香濃郁持久,冷熱飲皆宜。總結來說,每一步製程都是茶師傅的匠心與經驗累積:
- 採摘:決定品質起點
- 萎凋:喚醒初香
- 揉捻:封存香氣
- 發酵:創造層次
- 烘焙:完成風味
也因為這份繁複工藝,我們才能在茶湯中品嚐到「香、甘、醇」兼具的美好滋味。
茶葉製作過程中的5個關鍵時刻
在繁複的製茶工序中,溫度、時間、濕度的精準控制,決定了茶葉最終的香氣與口感。
以下整理出5個最容易影響品質的「關鍵時刻」,每一步都需要製茶師的經驗與專業判斷,稍有不慎就可能功虧一簣!
一、採摘時間:決定鮮葉活性
關鍵控制:採摘應選天氣晴朗,等待露水乾後,再開始採最好。
為何重要:- 避免烈日曝曬,防止鮮葉失水過快導致萎凋不均。
- 過早或過晚採摘,都可能造成葉片纖維化,影響後續發酵與口感。
常見錯誤:清晨露水未乾採茶或雨天採茶,容易導致葉片水分過高,茶菁容易受傷。
小提醒:高品質茶多以手工採摘「一心二葉」,確保完與嫩度。二、日光萎凋:溫度與日照的拿捏
控制目標:
- 日照溫度維持在25~30°c最佳。
- 曝曬時間需視當天日照強度調整,一般15~30分鐘。
影響風味:
- 時間過短→茶菁水分過多,香氣不足。
- 時間過長→水分流失過快,茶葉乾硬、口感苦澀。
茶師技巧:靠觸感與經驗判斷,當葉片微軟且散發淡淡清香時,立即轉入室內萎凋。
三、室內萎凋與攪拌:濕度的平衡點
濕度範圍:室內濕度建議控制在65~75%。 關鍵原因:
- 濕度太高→茶菁容易悶壞,產生酸敗味。
- 濕度過低→葉片乾燥過快,後續發酵不均。
容易出錯的環節:
- 攪拌力道不足→茶葉內外水分無法均衡。
- 攪拌過度→葉片破損,沖泡後產生雜味。
專業茶廠會透過溫濕度監控設備輔助,確保每一批茶菁品質穩定。
四、發酵:時間精準至分鐘
溫度控制:發酵室保持在20~28°c,避免忽冷忽熱。 時間拿捏:
- 烏龍茶屬半發酵,通常需3~5小時,視茶種調整。
- 提前終止→茶湯淡薄、香氣不足。
- 延遲結束→容易出現苦澀或酸味。
茶師經驗:觀察葉色變化,呈現「青蒂、綠腹、紅鑲邊」即為最佳狀態。
五、烘焙:火候的最後試煉
火溫分段控制:
- 初烘→低溫慢焙(80~100°c),排除水分。
- 再焙→中高溫(120~150°c),強化香氣。
時間與火力平衡:
- 時間過短→茶葉含水過高,易發霉變質。
- 時間過長→茶香被烤焦,茶湯失去甘甜。
焙茶師手感:透過視覺、嗅覺與觸感判斷火候,是最無法完全機械化的技藝。
製茶是一場精密的平衡
茶葉製作的每一步,都是時間、溫度與濕度的協奏曲:
- 溫度太高或太低,香氣會失衡。
- 時間長短決定茶湯的濃厚度與回甘度。
- 濕度控制影響葉片狀態與發酵均勻度。
芯茶濃以傳統技藝結合現代監控系統,確保每批茶葉都維持在最佳狀態,讓每一口茶湯都能展現「香、甘、醇」的極致風味。
不同製茶方式做出來的風味也不一樣嗎?
同樣是茶葉,為什麼有些茶香氣清新,有些卻濃郁厚重呢?
關鍵就在於製茶方式與發酵程度!雖然綠茶、烏龍茶、紅茶都來自同一種茶樹,但因為製程差異,讓茶湯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香氣與口感。
綠茶:保留鮮葉本味,滋味清新爽口
製程特色:不發酵茶
綠茶的製作重點在於「鎖住新鮮」,採摘後會立即殺菁(高溫加熱,破壞茶葉內的酵素活性),避免茶葉自然發酵,最大程度保留鮮葉的色澤與營養。
主要流程:
採摘 → 殺菁 → 揉捻 → 乾燥 → 包裝
香氣與口感:
- 香氣:以清香、嫩草香或豆香為主,像龍井或碧螺春。
- 口感:茶湯清爽鮮甜,適合喜歡輕盈風味的人。
關鍵控制:
- 時間:必須快速殺菁,避免氧化。
- 溫度:殺菁火候過高會產生焦味,過低則殺不透,茶湯易混濁。
烏龍茶:半發酵工藝,平衡香氣與厚度
製程特色:半發酵茶
烏龍茶結合綠茶的清新與紅茶的厚實,重點在「適度發酵」。製程包含多道繁複工序,需要製茶師精準掌握每一步。
主要流程:
採摘 → 日光萎凋 → 室內萎凋 → 攪拌 → 揉捻 → 半發酵 → 烘焙 → 包裝
香氣與口感:
香氣: 種類多變,從清香型的花香、奶香,到重焙型的炒米香、熟果香,像凍頂烏龍、紅水烏龍…等。口感: 層次豐富,既有綠茶的清爽,又具紅茶的甘醇。
關鍵控制:
- 發酵時間:烏龍茶的靈魂所在,時間過短會顯青澀,過長則會像紅茶。
- 溫濕度:尤其在萎凋與烘焙過程中,稍有失誤就會影響香氣層次。
紅茶:全發酵茶,香濃順甜
製程特色:全發酵茶
紅茶屬於完全發酵茶,茶葉在製程中讓酵素充分作用,將茶菁轉化為褐紅色。
主要流程:
採摘 → 萎凋 → 揉捻 → 全發酵 → 烘焙乾燥 → 包裝
香氣與口感:
- 香氣:以蜜香、果香、焦糖香為主,常見如阿薩姆紅茶或日月潭紅玉紅茶。
- 口感:茶湯濃郁厚實、甘甜滑順,適合搭配甜點或牛奶。
關鍵控制:
- 發酵時間:決定茶湯色澤與甜度,發酵不足會偏澀,過度則失去活性。
- 烘焙火候:要去除多餘水分,同時凝聚茶香。
製程風味比較表
茶類 發酵程度 主要工序重點 風味特色 綠茶 不發酵 殺菁、保持鮮度 清香、嫩草香、清爽 烏龍茶 半發酵 萎凋、攪拌、烘焙 花香或果香、層次豐富,餘韻長 紅茶 全發酵 發酵時間長、茶湯轉紅 茶香濃郁、甜潤 學製茶?有哪些入門方法與資源?
製茶是一門結合技術、經驗與感官的工藝,看似神秘,其實透過體驗與學習也能逐步入門。
如果你對製茶有興趣,不妨從以下3種方式開始,親身感受一片茶葉如何變成一杯好茶。
製茶體驗課程:動手實作最有感
如果你想親自參與製茶過程,製茶體驗課程會是最直接的方式。
特色:
- 從採茶開始,一步步學習萎凋、揉捻、發酵、烘焙等步驟。
- 有專業老師或茶師傅現場指導,邊操作邊學知識。
- 最後可以帶回自己製作的茶葉,成就感滿滿。
適合對象:
- 喜歡手作、親身體驗的人。
- 想了解製茶流程細節、深入感受茶葉變化的人。
推薦地點:
- 南投鹿谷、名間:台灣凍頂烏龍與紅水烏龍的核心產地。
- 坪林茶葉博物館:有常態製茶體驗活動。
- 阿里山茶區:結合茶園導覽、採茶及製茶體驗的完整行程。
小提醒: 體驗課程通常需預約,建議提前安排。
製茶廠參訪:專業製茶流程一次看懂
參觀製茶廠可以看到大規模製茶設備與標準化流程,比體驗課程更深入了解產業現況。
特色:
- 由專人導覽,了解每個製茶環節的器材與技術。
- 有些製茶廠會示範傳統手工製茶與現代化製程的差異。
- 現場品茶、購買剛出爐的新茶,直接感受茶葉品質。
推薦參訪地點:
- 芯茶濃製茶廠:傳統工藝結合現代控管,茶葉附國產茶追溯條碼及藥檢合格證明。
- 名間鄉比賽茶茶廠:可觀賞比賽茶製作過程,了解高品質茶葉的標準。
- 日月潭茶區茶廠:感受紅茶與烏龍茶的不同製程。
參訪建議:
- 先了解茶廠的主力茶種,參訪時能更聚焦學習。
- 有些茶廠提供 DIY 或半日製茶課程,適合親子或團體活動。
線上教學資源:隨時隨地學製茶
若無法親臨現場,也可以透過網路學習製茶知識。
學習資源:
- YouTube製茶頻道
尋找台灣茶師或茶農拍攝的實作影片,從採摘到烘焙都有完整紀錄。 - 線上課程平台
Hahow、Udemy 等平台上有茶文化或製茶課程,可系統化學習。 - 茶葉專業網站或部落格
如:芯茶濃網站,常分享製茶知識與茶葉沖泡技巧。
優點:
- 彈性學習,隨時複習重點。
- 可先打好理論基礎,再搭配現場體驗。
入門學習建議
- 先學理論:透過影片或線上課程,建立製茶流程與專業名詞的概念。
- 再去體驗:參加茶園或茶廠體驗課程,動手實作加深記憶。
- 定期參訪:深入了解不同產地、不同工藝的差異,累積感官經驗。
製茶是一條需要耐心的道路,從初學到精通,不只是在做茶,更是在感受茶葉的生命力。










